重点专题

关于对全县教育系统编制执行情况督查的通报

【来源: | 发布日期:2014-03-16 】 【选择字号:

关于对全县教育系统编制执行情况督查的通报

 

为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统筹城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109日开始,由县编委办牵头,联合县监察局、县教育体育局,集中利用两周时间,对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执行情况和教师到岗情况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16个学区,16所县直学校,共核定教职工编制7187名,实有教职工6413人,空编774名,已全部导入《甘肃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其中:占编人员5641人,空编1546名;省民生就业项目人员494人,纯农户零就业人员87人,特岗教师373人(已重新安置299人),三支一扶人员58人(已重新安置33人)。

二、主要做法

1、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保障。2013926,县编委办、县监察局、县教育体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对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谷机编办发[2013]21号)。县上从县编委办、监察局、教体局抽调专业精、业务强的人员组成专项监督检查小组,各学区、县直各学校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强化组织保障,为专项督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三查三看”,认真开展专项督查。督查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报告、查看编制文件、考勤记录、当月工资发放表和学校的签到册等多种方法措施,赴各学区、各学校逐人逐项进行实地核查。并在每个学区随机抽取了2-3个学校,根据教职工花名册对教师逐一点名确认,督查教师到岗情况。

采取“三查三看”的方法,即:查纪律,看有没有长期无故不上班的,有没有上班时间违纪违规的;查编制,看是否有编外用人,是否按规定办理人员调动手续和办理退休手续;查实名制,看工资统发与实名制台帐是否相一致,是否存在“吃空饷”问题的,对全县16所县直学校和16个学区人员的信息逐一核查,基本做到了情况明、底子清。

3、到岗情况。全县应到教职工6413人,督查中实际在岗教师6259人,请病假90人,请产假51人,请事假1人,考研12人(已停发工资)。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督查,各学区、各学校都高度重视,认真开展自查,执行教师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到岗情况良好,无擅自离岗教师,请假教师都能严格履行请假制度,无“吃空饷”现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实名制数据库信息更新不及时。主要原因是学区内部教师流动频繁,县编办无法及时掌握,对人员信息变更没有进行及时修正,致使实名制系统与实际不同步。

2、新的教育编制按照师生比核定,但农村小学班额小,导致部分学校从师生比看存在超编现象,但学校实际工作中却师资匮乏。

3、部分学区成立了乡镇幼儿园,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幼儿教育编制,所需人员只能从现有的小学教师中调剂使用;

4、教师老龄化严重。近几年分配新教师少,老教师比例大,老教师民办转正人员居多,学历系工作后通过成人教育获得,知识结构老化,角色转换难度大,多依赖旧知识、老经验教学,不适应新课改发展要求,针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需要,缺乏积极应对意识,因循守旧,新技术、新理念、新教法难以落实。

5、专业结构不合理。大量的教师学历集中于中文、数学等少数专业,信息技术、英语专业教师十分紧缺,特别是山区小学几乎无专业英语和信息技术教师,各初中英语教学也多有非英语专业人员担任,艺术教育均由非专业教师兼职,有课程、有课本、有安排、有教师,却出不了成绩。

四、整改建议和措施

1、创新教师队伍管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一是切实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建议适当放宽出口,对于年龄较大、体弱多病,符合条件的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上允许提前退休,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三是积极争取编制,补充急需的专业课教师。

2、促进教师有序流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议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机构编制调控力度,实现教师资源的有序流动、优化配置。比如,加快实行教师岗位职责绩效考核,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鼓励和支持城镇教师到农村定期支教,积极开展“优质课下乡”、“义教行动”、“支教支校”等活动,逐步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3、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科学调整定编标准。坚持总量不变、科学调控、因地制宜核定编制的原则,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考虑农村学校班师比实际情况,每2-5年科学调整核编标准,对农村学校适当倾斜,促进农村学校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20131120